抗击疫情纪检监察干部在争分夺秒

 

——记密山市纪委监委干部忙碌的一天

 

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,各自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。我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宣传工作者,虽然不能像医生护士那样治疗疾病、不能像科研人员那样研制抗毒疫苗、不能像商人那样捐资助款,但是我可以拿起我的武器——摄像机和钢笔,如实记录下密山市纪检监察干部立足主责主业,协调保障疫情防控战争直到胜利的每一分每一秒。

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责任。1月26日(正月初二),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召开紧急会议,会议决定:一是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专项举报,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接待信访举报;二是抽调精干力量20余人成立5个检查组,提前结束休假开展监督检查,任务是严惩疫情防控工作中发生的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以及不担当、不作为、慢作为等典型问题。1月27日(正月初三)开始,每日随时发布次日疫情防控监督检查工作任务安排。1月28日(正月初四)开始,市纪委书记带头深入密山市卫健局和定点发热门诊、疾控中心等重点单位以及包保乡镇督导疫情防控工作。2月2日,检查组扩大到12个,增加至60余人,按照网格化管理,每天持续开展检查督导疫情防控工作……。这样的节奏,这样的强度,在密山市纪委监委已经习以为常,只要“疫”有情况,大家立即投入“战斗”。

2月4日,按照统一安排我随同第十二检查组的同志们踏上了一天的“检查之旅”,一份沉甸甸的工作计划握在手中:

地点:中心街道;莲花社区;柳毛乡政府;柳毛乡卫生院;杨木村;杨木乡政府;杨木乡卫生院;承紫河村;先锋村;承紫河乡政府;承紫河卫生院;兴凯湖卫生院;兴凯湖乡政府……

检查事项:卡点设立情况;值班人员到岗情况;值班表安排情况;用餐情况;轮班情况;领导带班情况;出入人员登记情况;体温计配备使用情况;返乡人员排查情况……

如此紧锣密鼓的计划安排,如此细致入微的检查事宜,让我更加明白了什么是争分夺秒,什么是刻不容缓。

上午8点15分,我携带拍录设备准时到达集合地点。还没等我打开车门,就听到车里面传出激烈的“争执”,原来部分干部昨天工作到深夜,正在对今天的检查路线发表看法,主要目的是怎样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检查更多的关键点。激烈的“争执”很快结束,意见达成一致,气氛瞬间变得活跃起来了,互相介绍前阶段工作中的心得与成效,亲如一家。后来我才得知,自打1月26日(大年初二)以来,这样的“争执”已是“家常便饭”,几乎每个检查组每天都在上演,“导火索”全部都是如何做好工作的细节问题。惊讶过后留给我的更多是感动,这是怎样的一种关系?能在工作中如此不顾及“情面”;这是怎样的一群人?能在工作中如此“锱铢必较”。或许这就是他们在无数次“针锋相对”后形成的“默契”,或许这就是纪检监察干部的真实写照。

此刻,我更加明白了什么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,什么是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。

中午12点45分,检查组马不停蹄,抵达杨木乡政府监督检查疫情防控工作。已经正午过后,对于没吃早饭的我,已经饥饿难耐。下车后,检查组组长二话没说,当即指挥检查组成员各负其责投入紧张的工作,却对送餐人员视而不见。半个小时后工作结束,在不足6平米的办公室里,我们才与冷却的午餐——盒饭见面。大家有序的领取盒饭,坐在椅子上、站在窗台边、靠在角落里,无声地狼吞虎咽,没有任何交流。后来我才明白,吃饭时需要摘下口罩,不说话就是为了防止飞沫的出现,避免病毒传播的风险。不到十分钟陆续吃完饭,严格按照规程戴口罩、收集饭盒、洗手,没做一丝停留,立即踏上未完的“征程”。

此刻,我更加明白了什么是团队精神,什么是大局意识。

下午16点28分,检查完兴凯湖乡政府,今天的监督检查工作结束了,但是今天的情况汇总、分析研判工作还在等着我们开始。8个多小时不停歇的忙碌、200多公里的奔波、5个重点区域的检查、13个地点的走访,让我从出发时的忐忑变得淡定,从开始检查督导时的心情紧张变得充满信心与希望,因为基层单位的各项防控措施均已落实到位,保护与救治工作已井井有条,战“疫”胜利不再遥远。望着车窗外徐徐西坠的阳光投射在同事们倦怠的脸上,镶嵌了一层金色的光晕,让人肃然起敬,我知道,他们累了……回到单位后,没有片刻休息,他们又投入到了整合检查记录、检视存在问题、形成汇总材料的紧张工作中。他们也想多陪陪家人,但当战“疫”打响之时,他们却无从选择。

此刻,我更加明白了什么是奉献精神,什么是责任意识。

21点55分,疲惫的我伏案整理完一篇文稿后,斜倚在沙发上查看微信群,一条条工作信息在这里发布、一项项工作安排在这里研究、一件件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在这里反馈。我知道,不知疲倦的同事们又确定了新的任务,又将踏上新的“征程”,充实而又有意义的一天在等待着他们。

此刻,我更加明白了什么是践行初心,什么是使命担当!

 

 

密山市纪委监委 李岩

2020年2月6日

发表日期:2020-02-09 来源:兴凯湖清风网
打印此页
分享到:新浪微博 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