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微也足道】谐音对:"一语双关"背后的文化功底
谐音,是利用汉语同音或近音的条件,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的一种修辞手法,可以造成一种诙谐、委婉的效果,以含蓄委婉的方式传情达意。自古以来,谐音就广泛运用在文学艺术之中,从诗歌到小说甚至到剪纸等民俗文化,都有着谐音的身影。而对联中的谐音,也非常值得一看。
谐音在使用中,主要有两种形式,一种是同音同形谐音,一种是同音(或近音)异形谐音。
同音同形谐音
如:昨夜敲棋寻子路,今朝对镜见颜回。这副对联中,表面上是在说昨天晚上下棋和今天早上照镜,在对联中,子路意为下棋的路数,颜回则意指面颜的真容。然而我们也看到子路与颜回其实是孔子弟子的名字。
这就是利用汉语的一形多义,从而形成幽默风趣的效果。这样的对联还有:蔺相如,司马相如,名相如,实不相如;魏无忌,长孙无忌,尔无忌,吾亦无忌。在这里,上联中蔺相如是战国时赵国大臣,司马相如是西汉辞赋家,“相如”谐音双关,一层意思是指其名字,另一层含义就是指相同、相似的意思。下联中魏无忌是战国时魏国公子,长孙无忌是唐代大臣,无忌也是谐音双关,一指其名,一指不要忌讳。这一副对联巧用古代人名,风趣幽默,颇有妙趣。
同音(或近音)异形谐音
如:两艇并行,橹速不如帆快;八音齐奏,笛清难比箫和。这副对联,表面上是在说行舟、奏乐,但其中却暗含了四位历史人物:橹速谐音鲁肃,帆快谐音樊哙,笛清谐音狄青,箫和谐音萧何。
这就是利用汉语的一音多字,从而形成了含蓄诙谐的效果。这样的对联还有很多,如:狗啃河上骨,水流东坡诗。据《宋稗类钞》记载,一天傍晚,苏东坡和好友佛印和尚在江上泛舟游玩,正值深秋,大江两岸金风飒爽、风景怡人。苏东坡与佛印二人执杯对句,东坡突然手指河岸,佛印向河岸望去,便见岸上有条大黄狗正在啃骨头。见此场景,佛印便将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折扇抛到了水中,两人相视,捧腹大笑。原来这里面其实暗含了一副对联:狗啃河上骨,水流东坡诗。河上谐音和尚,指佛印,诗谐音尸,利用汉语的一音多字,通过身边景物作为载体建构对联内容,构思巧妙,颇有语言感染力。
两者均有
当然了,这两种形式的谐音,也可能出现在同一对联中,如:一担重泥拦子路,两岸夫子笑颜回。有这样一个故事:唐伯虎有一天出门去田埂上赏景,见到一个农夫挑着担泥迎面走来,由于田埂窄,只有一人让开路,另一人才能通过。那么谁来让路呢?农夫就说,你要是能对出我的上联,我就给你让路,不然就你给我让路。上联是“一担重泥拦子路”,意思极为明白,我担了一担泥拦住了您的去路,然而“重泥”谐音“仲尼”,即孔子,子路是孔子的学生。因子路性情鲁莽,孔子经常提点敲打他,可见上联中还暗含这一层意思。唐伯虎一时对不上,只好让路。后来唐伯虎外出访友,遇见一群纤夫说说笑笑回家,突发灵感,遂对出下联“两岸夫子笑颜回”。仍用谐音双关,夫子可指纤夫,因此表面说纤夫们笑逐颜开回家,但夫子也可指孔子,颜回亦是孔子弟子,孔子对颜回多有称赞,下联还隐含这一意思。
这一副对联中,既有同音同形谐音的“子路”“颜回”“夫子”,也有同音(或近音)异形谐音的“重泥”。含义双关,颇有乐趣。
谐音在汉语言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艺术,谐音对只是其一种表现形式。事实上,谐音看似简单,实际并不简单。要理解汉语中的谐音,不仅需要对汉语词义有所了解并掌握,更需要透彻地了解中华文化,包括历史地理、文学传统、民族风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