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上的清官廉吏 | “白菜县令笪继良

▲图为江西省铅山县的“白菜碑”

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,立着一块“白菜碑”,碑上刻画着一株大白菜,并写有“为民父母,不可不知此味;为吾赤子,不可令有此色”,意为:作为地方父母官,不能只图自己安逸享乐,不知青菜滋味,不问民间疾苦;面对子民百姓,不能让他们缺衣少食,面带菜色。这是笪继良任铅山县令时所立,告诫自己和县衙官员,要以民为本、勤政为民。

明万历四十四年(1616年),笪继良到铅山县任县令,平日布衣素食,轻车简从,不事奢华。万历四十六年(1618年),明朝廷借口辽东战事吃紧,三次向人民加派辽饷,铅山县当时户籍人口已锐减至不足二万,竟也被加派二万余两,百姓负担沉重,民不聊生。

一天,笪继良带着两名公差走出县城,来到城外村庄一户农家。走进农舍后,他看到屋里的人个个骨瘦如柴、脸带菜色,身上已经浮肿。男主人有气无力地告诉笪继良,杂粮和蔬菜吃光了,不得已卖了一双儿女换来的几斗杂粮也吃完了。

听罢,笪继良立即派人回县城请来郎中给这一家老少看病。笪继良问农户:“眼前抗灾自救应该种些什么作物?”

农户说:“种稻子来不及了,年猪月菜,蔬菜下种一个多月,尤其是白菜,就可以吃,再种荞麦,晚秋种杂粮和豆。”

又问:“你的一儿一女卖给了谁家?”

农户道:“卖给了当地粮户任东家!”

笪继良立即派公差“请”来粮户任东,从他家拉出粮豆、银两,盖上县衙大印,分发给灾民,并对为富不仁、逼卖贫家儿女的任东进行惩处。

事后,笪继良责令各村大粮户借出粮豆若干担,碾成米皮糠和豆粉,分给患浮肿病的农人食用;严禁卖儿鬻女,已卖者迅速寻找儿女回家;引导各家各户大种白菜和晚秋杂粮自救。

经历此事,笪继良于县衙醒目处立下“白菜碑”,以此自勉。他励精图治,力改弊政,鼓励农耕、抑制豪强,赈济贫民、恢复生产,严厉打击人口买卖,尽力维护贫苦百姓利益,使铅山百姓得以休养生息。

数年后,笪继良因政绩卓著、百姓爱戴,被擢升为虔州州牧。他离任时,铅山家家户户焚香燃烛,男女老少洒泪相送。百姓深怀其德,集资兴建“笪公”生祠,将“白菜碑”竖于祠内,并购置田产,以供祀事。

历经四百年风雨沧桑,“白菜碑”虽然几经搬迁,但一直被当地百姓珍视保存,向世人叙说着笪继良勤政爱民、贤良方正的动人故事和精神品格。

警言

古代廉吏尚能以“白菜”自律,今天,党员干部更应当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更应当做到清正廉洁,秉公用权,不为私心所扰,不为名利所累,不为金钱所诱,不为物欲所惑。“财贿不以动其心,爵禄不以移其志。”只有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,精神支柱不倾斜,才能保持“竹影扫阶尘不动,月穿潭底水无痕”的定力。

发表日期:2023-10-27 来源:鸡西市纪委监委
打印此页
分享到:新浪微博  微信